美国试管婴儿:迷失的睾丸


睾丸应该位于阴囊内。但一些男孩甚至成年男性,一侧或者双侧睾丸不见了,阴囊内空空如也。睾丸跑哪里去了?找不到可就麻烦了。


迷失的睾丸


男性睾丸位于阴囊内。但是在胎儿时期,睾丸位于腹腔的后上方,在以后的胚胎发育过程中逐渐下降,直至进入阴囊内。如果下降过程受阻,睾丸停留在腹股沟管内外环、阴囊入口或其他部位,没有按照正常情况到达阴囊里面,则发生不同程度的睾丸下降不全,就成为隐睾症。


隐睾症


小红丈夫武先生自打小就只有一个睾丸,丈夫说右边的睾丸“丢了”,糊里糊涂也不知怎么“丢”的。武先生长得是真“威武”,五大三粗的,壮实的很,家里家外啥活都能干。虽然只有一个睾丸,但一个健在睾丸去也是管用,两口子生活很满意,啥也没耽误。婆婆说,他家一个睾丸是“遗传”,老公公也是一个睾丸,不耽误生孩子,医学上就叫“代偿”。研究发现,隐睾症也许有一定遗传倾向性(不肯定),父子间发病率1.5%-4%,兄弟间6.2%。单侧隐睾多于双侧,约5:1;单侧隐睾中右侧多于左侧,约2.5:1。


隐睾症在足月产男婴发生率1%-3%,早产男婴的发生率高达30%。婴儿睾丸尚未完全下降者,约75%在半岁以内能自行下降,85%左右在1岁内下降,这些都是正常现象。满1岁男孩睾丸还没有下降到阴囊底部,以后就难以自行下降,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。但是,小男孩平时睾丸呆在阴囊内,因提睾肌反射活跃,如果受寒冷刺激或紧张姿势可使提睾肌收缩,睾丸就被“提”到腹股沟;只要用手轻柔地推动,睾丸可以回到阴囊底部,青春期后就没有这种现象了。这也是正常现象。


隐睾最大危害是引起成年后男性不育和隐匿睾丸癌变。


隐睾常常发育不良,睾丸体积小,质地松软,同时睾丸所处体内相对高温,致精子产生受阻,引起不育。有研究报道,双侧隐睾不育率大于70%,未治的单侧隐睾也可达50%。显微镜检查显示,隐睾从患者2岁开始生精小管直径变细,周围纤维组织增生,间质细胞数量减少;越随年龄增大、睾丸位置上升,病变越严重,3岁时生精小管内出现大量黏多糖沉积,生精细胞内出现空泡,已经严重影响今后的生育能力。家长要引起注意,尽快带孩子到正规大医院看泌尿外科专家门诊。


隐睾恶变的概率比正常高数十倍,尤其是腹腔内隐睾。所以,医生总是跟家长说,要尽力找到“迷失”的睾丸,尽量把它固定到阴囊底部。


隐睾容易发生扭转与损伤,血供不足,睾丸的生精也受到影响。


因为少了一侧或双侧睾丸,隐睾对患者心理和婚姻也有伤害。


为什么发生隐睾


如果睾丸下降过程中停留在腹股沟管内、外环,则发生不同程度的睾丸下降不全。如睾丸未降至阴囊底部,而沿睾丸引带下降至耻骨部、会阴部或股部,则成为异位睾丸。有些睾丸虽出了外环,但因阴囊入口有某些机械梗阻因素存在,阻碍睾丸进入阴囊,则睾丸可向上折返,处于腹壁深筋膜与腹外斜肌腹膜之间,也属于异位睾丸。


位于腹股沟的隐睾,阴囊内空虚无睾丸,腹股沟部位可见膨隆为睾丸所在。约15%-20%的隐睾症, 体检时在阴囊和腹股沟部位均未能触及睾丸,其中50%位于腹股沟部位内,其次位于腹腔或其他异位。B超作为隐睾症的首选检查方法,其他如CT、MRI、腹腔镜检查等,帮助寻找迷失的睾丸。


隐睾治疗


武先生“迷失”了一个睾丸之前也没重视,过去医生说找不到了。这次妻子小红带他来生殖中心检查,医生用高级的B超细细检查,竟然在盆腔很深位置发现了蛛丝马迹。经过腹腔镜手术,切下来绿豆大小的“小结节”,病理化验证明是残留的睾丸,已经有早期癌变迹象。健在的一个睾丸明显增大,可能代偿雄激素和精子生产功能。万幸万幸。


无论是单侧还是双侧隐睾,都有癌变可能,隐睾症出生后1年仍未下降,应当及时治疗。1岁后可给予内分泌治疗,如绒毛膜促性腺激素(hCG)。治疗总有效率15%-20%,约1/5患者睾丸位置在以后还会再次上升。但有研究发现,hCG治疗可诱发生精细胞凋亡,从而影响生精功能。所以,欧洲泌尿外科学会2013年发布的《男性不育指南》不再推荐内分泌治疗。


睾丸固定术是治疗隐睾的主要方法,应推荐给家长,男孩1岁后就可以做。将睾丸固定在阴囊内,同时修复疝囊。对于初诊时已经超过2岁应及时手术治疗。成年男子隐睾患者应手术固定睾丸,同时行睾丸活检;无功能的睾丸残留组织,予以切除;病理检查,以发现睾丸早期癌变。


有人睾丸“迷失”的太离谱,反反复复体检、B超、CT磁共振都找不见,应当手术探查。如腹股沟有疝囊而无睾丸,应当进一步做腹腔镜或腹腔探查;如果无疝囊也无睾丸发现,可诊断为睾丸缺如。


本文作者:

崔毓桂

医学博士,研究员


{/block}